序 言
在多變的當今時代,世界處於激烈動盪之中,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:技術革新的快速步調,不斷變化的流通革命,情勢嚴重的勞力不足,薪資的高漲,都是足以致企業於死命的重大問題。
今後企業的課題,就是要改變、改善企業的組織編制方式,要對應挑戰,採取求新、求變做法,以挽救其命運。
經營組織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基盤,也就是一切經營問題的根源。大多數的企業,都在想盡方法處理叢生的問題,著手改革其組織。但是,他們的組織改善,僅僅是為應急而整頓落伍的組織改善。換句話說,只是抄襲、模仿外國企業組織的體制而已,換湯不換藥,也絕對解決不了問題。
作者擔任企業經營顧問多年,深知若企業的組織編制不改變、組織績效不改善,組織做法不修正,而只在末節小做法突破,是捨本逐末之錯誤做法。企業必須擺脫那種只是改革機構的老方法,把組織的改善著眼於能使企業獲得最大成果的狀態,以最大的彈性,靈敏地適應各種環境之變化。
本書是2011年增訂二版,內容全為企業界實務操作之案例精華,撰寫之主旨在於建立具有強大執行力的企業組織,本書不崇尚理論架構,全是企業界顧問師實務操作後的心得精華,加以濃縮精華。本書先介紹企業組織架構的原則,再分析如何找出企業組織的弱點,介紹如何改善企業組織之方法,並具體提出改善步驟,配合各企業的組織改善案例,使本書講解更明確,可提供企業界作最有效的參考。
目
錄
第一章 何時要改善企業組織 / 8
一、何時要改善企業組織 8
二、組織計劃與改善 12
三、縱斷劃分與橫斷劃分 19
四、企業的部門化 23
五、企業的階層化 46
六、<企業案例>:管理幅度介紹 57
第二章 企業組織的原則 / 60
一、組織設計的指導原則 60
二、企業組織的型態 69
三、企業組織的關係 73
四、組織與職稱 80
五、組織結構的特徵因素 81
六、<企業案例>:「章魚足式」擴張的悲劇 87
第三章 企業組織的分析與技巧 / 94
一、分析的手法 94
二、分析的著眼點 115
三、<企業案例>:改善業務部的組織效能 119
第四章 各職能部門存在價值的探討 / 125
一、專業職能部門的存廢 126
二、部門存廢的反思 127
三、人數多不能保證品質 128
四、因信任而簡化工作 131
五、徹底追究原因和結果 132
六、具體的損失 133
七、原因何在 134
八、追蹤分析的六個階段 137
第五章 組織編制的精簡化 / 138
一、「資歷」等於「能力」嗎 139
二、組織層次複雜化 140
三、管理者氾濫 143
四、充分發揮管理者的才能 144
五、組織精簡的方法 146
六、<企業案例>:企業部門的組織結構精簡 148
第六章 掌握組織實況,才能進行改善 / 154
一、想進行改善就須先掌握實際情況 154
二、確立改善目的並建立假設 157
三、瞭解實況須實地觀察 159
四、以正確的數字,對問題所在做定量的把握 161
五、調查目前的工作方法、目的、成果 163
六、不可忽略對非經常性業務的實況把握 165
七、例外業務的管理比處理重要 167
八、<企業案例>:「業務內容記錄表」清查工作內容 170
第七章 企業組織改善的技術 / 172
一、徹底調查個人的業務內容 172
二、從單據、情報的流程中得知工作的流程 178
三、透過各項業務的業績,重新分配工作 180
四、視工作實況動態,並加以掌握 183
五、明確規定任務,再對人力和時間做重點分配 186
六、考慮公司的特性,並進行效率化 189
七、追究原因與結果 192
八、問題點一定要以數據作存證 194
九、將業務性質加以分類後再進行改善 196
十、檢討業務結構,並簡化公司的業務 199
十一、以循環的方式進行分析、實施 202
十二、企業組織計劃改善的負責部門 205
十三、<企業案例>:坪內的組織精簡成功法則 212
第八章 組織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/ 221
一、組織改善方案的制定 221
二、管理者的培養計劃 229
三、業務標準化的作用 235
四、業務標準化的形式 236
五、業務標準化的制定步驟 237
六、<企業案例>:你需要多少銷售員 239
第九章 職務權限規程 / 245
一、職務權限規程說明 246
二、<企業案例>:集團企業的職務權限規程介紹 254
第十章 企業組織設計的流程 / 264
一、部門設計的步驟 264
二、確定組織設計的基本方針和原則 266
三、進行職能分析和職能設計 266
四、設計組織結構的框架 267
五、聯繫方式的設計 267
六、管理規範的設計 268
七、人員配備和訓練 269
八、各類運行制度的設計 269
九、回饋和修正 269
第十一章 組織改善的實施 / 271
一、實施的順序 271
二、實施的規定化 274
三、<企業案例>:豐田汽車公司的做法 279
第十二章 附錄:企業組織改變案例 / 288
一、銷售模式的分類 289
二、不同銷售模式對管理風格的要求 296
三、兩種銷售模式的共同特點 301
|